兒童學武術是身體和人格雙重培育
日期:2021-03-16
來源:嵩山少林寺文武學校
閱讀:1161
提到武術,最先讓人想到的是武俠小說、電影,或者是李小龍、成龍、李連杰等武打明星,但到底什么是中國武術,可能沒有多少人真正了解?,F在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武術的健身強體作用,也愿意送孩子來學習武術。對孩子學習武術,家長們有諸多疑問。這里就兒童如何學習武術、武術對兒童的成長有何作用進行闡述。

4歲后孩子能練武了
不少家長因為孩子身體差、缺乏毅力而苦惱,武術訓練可以強身健體,尤其是肥胖及體質較弱的孩子,在學習武術后體質明顯增強、精神更飽滿。學習武術的好處還有很多,例如可以發展孩子的協調性、方位感、思維能力,培養吃苦耐勞、堅韌不屈的品質,培養尊師重道、尚武崇德的精神,這也是民族文化的傳承。

“功夫小子”會不會更難管
“我家孩子本來就很調皮、好動,練習武術后是否會更不容易管?”其實這是完全不必要的顧慮?;顫?、好動是孩子的天性,少部分孩子之所以比較“難管”,主要是由于孩子自我約束能力差。
武術注重內外兼修、壯內強外,恰好能幫助孩子學會如何自律。所謂“習武先習德”,武術教學中始終貫徹著武德教育,可以培養孩子尊師重教、寬以待人、嚴于律己等良好的道德情操。
好身體是一切行為的前提。適當的武術運動不僅能強身健體,還可以培養孩子的忍耐力、增強意志力。不僅如此,反復練習成套的武術動作,可以提高孩子的記憶力、注意力,對孩子的文化學習很有幫助。文化學習為靜,武術為動,只要合理分配、動靜結合,在尋求身體強健的同時,不過度損耗孩子的精力,就可以使孩子身心愉悅、平衡發展。
孩子學武術是身體和人格雙重培育!

孩子學習武術有以下幾個注意點:
首先明確學武目的。家長讓孩子學習武術多從健身、防身的角度出發,但如果孩子認為或被認為學武術僅僅就是為了多吃飯、少生病、不受欺負,就很難領略到中華武術的博大精深。因此,家長應讓孩子知曉武術的豐富內涵和精神思想,這樣更有利于孩子了解武術,培養興趣,從而提高學習質量。另外,還應告誡孩子,在學習武術后不能以強欺弱,更不能欺負弱小同學,以顯武藝高強。
循序漸進。孩子學習武術要遵循由易到難的規律,初學武術的孩子學習能力和運動能力都不高,因此要從簡單的套路開始學習,不可操之過急。待基本功打好以后,再為孩子選擇合適的項目練習。
養成正確的姿勢。對初學武術的孩子來說,由于骨骼沒有發展完善,具有很大的可塑性,正確的姿勢顯得尤為重要。如果孩子在平時養成了駝背或脊柱前彎的習慣,胸部就會發生畸形,影響身體健康。
4歲以后,孩子身體的協調性和柔韌性等能力發展較快,注意力、記憶力、思維能力、行為控制能力都有明顯提高,這為學習武術提供了良好的條件,這時就可以開始學習武術。
少兒學習武術并不一定要在武術上有所造詣,而是要通過武術建立完整的人格。例如:武術的每一個動作,都要有手、眼、身法、步的配合,在訓練過程中孩子的柔韌性、協調性、速度、力量、爆發力等都能得到鍛煉。
這當中必然會出現許多次的失敗,就是在這些失敗當中才能真正培養出克服困難的堅強品質。成功過后的喜悅,能使孩子看到自己的進步,提高勇氣與自信。
(聲明:本站部分文字及圖片來源于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,請及時聯系,我們會盡快處理。)